9月27日,经济学院主办的宏观经济与金融论坛第1期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李戎副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财政政策研究的新进展”的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实际耗资达到八千四百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国政府也在2008年底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俗称‘四万亿计划’”。那么,财政刺激的实际效果如何,能不能有效熨平经济波动就成为了该领域学者和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次报告从扩大财政支出是否能促进经济发展、基于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和基于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报告以财政支出挤入家庭消费的零利率下限、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互补性、消费的深度习惯等可能机制和财政支出内部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理论文献为基础,采用了以结构性向量自回归为主、以工具变量为辅的两种方法来解决政府支出的内生性问题。之后,随着一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一致情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可能是解决地方经济波动更加有效及时的工具。故为了识别政府支出的外生变动,报告利用地区截面、面板数据测算地区财政乘数,并具体阐述了利用中央或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在各地区分配的差异进行识别、利用中央或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的差异进行识别、利用其他制度性差异进行识别这三类常见的识别方法。报告结束后,李戎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针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李戎,2009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工作至今。他的研究方向为货币与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其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财政研究》等国内外权威经济学期刊,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
